2023台灣茶事件
2023台灣茶事件
1949年以前,是普洱茶的高級茶時代。高級茶所使用原料,從歷史背景資料和茶葉葉底判斷,並非同一山頭茶區,從樹齡上屬於大小樹混採,而非所謂“純料”、“純古樹茶”。所使用原料橫跨現在的勐海縣與普洱市,並非如內飛、內票記載僅僅使用易武正山、古六大茶山甚至春尖芽頭。
當時的普洱、倚邦、曼撒、易武等地,是普洱茶的集散地,產自不同茶區的毛茶運至這些地方,拼配後方才壓製成緊壓茶。
大小樹混採、春秋拼配,原料產地橫跨現今普洱市、勐海縣、古六大茶山,才是體現好茶真實的品質。另外,高級茶時代的終結並非是1949年,而是1957年。建國後開始對私人茶廠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雲南私人茶莊所經營的茶葉都由國家收購、銷售。到1957年所有私人茶廠併入國營茶廠,私人茶莊時代正式結束。因此個人大膽判斷這塊1949的建國茶磚應該是1954年所製成。因為這幾年我已喝掉數十塊了。從醇化喝到碳化。現在已經是黑糖焦味了?只有與我喝過的茶友才知其味道。真的勝過紅印的藥香味。
喝普洱茶正流行,愛好人士估計,單是府城就有數萬人天天在品嚐,而且不少地區設有交流中心,最重要的是,此茶還可以當古董收藏,因此有「可以喝的古董」之稱,陳銅敏收藏數塊1949建國茶磚,全世界目前僅剩下50多塊,吸引不少茶友的觀賞慾。
位在台南市民族路三段的「古之屋」,由喜好普洱茶陳銅敏開的店[1980年],這裡其實就是一處台南地區普洱茶交流中心,每天來來往往約有2、30位茶友在此共品普洱茶。
陳銅敏說,普洱茶過去根本不受台灣好茶人士注意,27年前,日本人發現中國大陸西南盛產的普洱茶,有減肥、減脂功能,那時候,大家學喝普洱,純為養生而已。
最近2、3年,茶友發現喝普洱除可以減肥外,口腔又會生津,因而開始流行起來,另因普洱可以當古董收藏,喝掉1塊就少1塊,只要家裡有通風、乾燥地點就可以收藏,被稱為「可以喝的古董」。
陳銅敏拿出1塊在大陸收購到1949建國茶磚,他說不要小看這塊2公斤重茶磚,因為全世界目前僅剩下50多塊,現在價值至少超過500萬元,很多茶友經常到交流。
「時事茶史」紫砂壶的最早记录
關於紫砂壺的古代文獻資料,最早見於北宋仁宗時進士梅堯臣《宛陵集》中的兩首詩。其卷十五 《依韻和杜相公謝蔡君漠寄茶》詩中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的描寫;又卷三十五《答宣城張主簿遺雅山茶次其韻》詩中有“雪貯雙砂嬰,詩琢無玉瑕”的提法。但是,這些詩詞吟詠,還只是文字記述所提供的線索,無實物佐證,紫砂陶的創始年代問題仍然懸而未決。
直至1976年秋,宜興蠡墅羊角山古窯址的發掘之後,創始北宋之說,才得到考古學的支持,紫砂陶的起源才算有了初步的結論。 1916年發現的羊角山紫砂古窯址座落在陶都窯場的中心,今宜興鼎蜀鎮的蠡墅村。這裡有座名叫羊角山的小土山,它與盛產紫砂陶五色土(甲泥)的黃龍山餘脈相連。在1976年7月,宜興紅旗陶瓷廠在隧道窯基建施工中,在蠡墅半角山“建新窯”窯墩附近發掘了一座紫砂古窯址及出土大量早期紫砂及歐窯器殘片。這批器物資料證實了宜興紫砂和歐窯的燒造歷史,對研究宜興陶瓷發展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初期的紫砂陶出於誰人之手,已不可有實物遺存並有關於製作者記載了,實物的記載要到明代中期。據《宜興縣志》和其他有關的記載,明正德年間(1504年一1521年),陶都出現了一位卓越的匠師供春,他從金沙寺和尚那裡學到了非凡的製壺技藝。因此,金沙寺僧和供春通常被尊為紫砂陶的創始者,時人稱之“陶壺鼻祖”。由於金沙寺僧所製的作品,在明清兩代的茗壺壺著錄裡,都未見記載。這一點我們不難理解,寺僧當時制壺不過供一時之用,未必想藉此留名,成為紫砂工藝史上的功勳人物。寺僧作壺喜用紫砂泥做壺的方法,看來比較簡單,所製的式樣,似乎只有圓形一種; 而且所製各器,既未款署,也不鈴章,後人即使遇見他的手跡,也無由辨識。
金沙寺僧無從覓,供春遺風今猶在。
茶文化傳承創業者
高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
「時事茶史」
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宣傳作用,普及茶文化知識弘揚茶文化,不應只局限於茶界與文化界的小圈子,而應該利用各種媒體廣為宣傳,使更多的飲茶愛好者和消費者不斷增長茶文化的知識更新,從而促進茶葉消費。更要倡導茶人茶德精神,促進精神文化建設的茶人精神和茶德精神。陸羽提出的“精行儉德”,也提倡“廉美和敬”,筆者曾建議和“理敬清融”。雖然提法各有側重,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我們應該發揚這些茶人、茶德精神,淨化人們的思想意識,提高道德水準,促進精神文化建設的發展。
網紅記者報導
「時事茶史」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宣傳作用,普及茶文化知識弘揚茶文化,不應只局限於茶界與文化界的小圈子,而應該利用各種媒體廣為宣傳,使更多的飲茶愛好者和消費者不斷增長茶文化的知識更新,從而促進茶葉消費。更要倡導茶人茶德精神,促進精神文化建設的茶人精神和茶德精神。陸羽提出的“精行儉德”,也提倡“廉美和敬”,筆者曾建議和“理敬清融”。雖然提法各有側重,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我們應該發揚這些茶人、茶德精神,淨化人們的思想意識,提高道德水準,促進精神文化建設的發展。
網紅記者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