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4日 星期二

「近代时期紫砂壶艺术的成就」


自清末至20世纪上半叶,紫砂壶上开始印有陶器店号的标记,紫砂壶的生产更为商业化,而壶上的刻铭也更专业化了。当时流行复古的风尚,秦汉瓦当、汉泉及西周彝器铭文的拓本,经常用于紫砂壶上的饰纹中。20世纪初,紫砂壶、器多次参展、参赛,并获得多个国际博览会金奖,从而刺激了该行业的工艺发 展。这时期的制壶名家以程寿珍、冯桂林为代表。
辛亥革命以后,宜兴芳桥开明人士周文伯为振兴紫砂业,亲自到蜀山访贤,复兴陶业。得知宜兴川埠上袁村的前清秀才邵咏棠善于紫砂行业,即聘为利用公司经理,管理紫砂壶的制造,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行设店,扩大经营业务。1915年该公司的产品荣获巴拿马国际赛会头等奖,获奖作者为程寿珍。继后利用公司改名利永公司。1926年,紫砂壶、杯、碟在美国费城世界艺术博览会、1930年比利时国际博览会参展、参赛,并先后获金奖、银奖。当时利永公司还在蜀山创办了陶工传习所,招收20名紫砂艺徒,由邵云儒传授紫砂壶陶刻技艺,并逐渐形成了一支陶刻专业艺人队伍,由著名艺人程寿珍、范大生担任制坯技师。后来的著名紫砂艺人冯桂林,就是这批艺徒中的佼佼者。
程寿珍
程寿珍((1857年一1939年),自号“冰心道人”,是近代勤劳多产的名艺人之一,师承其继父邵友庭。他所制掇球壶最负盛名,曾多次获国际奖。掇球壶犹如大、中、小三个圆球叠垒,稳健丰润,端正完美,口盖紧密,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国际赛会获头等奖后,有“价随声高”之誉。程寿珍壶的早期作品,壶底一般为“冰心道人”四字篆印。
1937年一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占领宜兴窑场,给紫砂业带来一场深重的灾难,艺人流散,行业衰落,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为一度被誉为“紫砂英才”的冯桂林。
冯桂林
冯桂林((1907年一1945年),自号卷翁,宜兴宜城镇人,是江苏省立陶器工厂蜀山“陶工传习所”首批艺徒中的高材生,满师后成为紫砂工艺一代名家。冯桂林待人诚恳,勤奋好学,又讲信用,当他一满师毕业,就受到同行的好评,各窑户都聘他制坯。他在宜兴吴德盛陶器公司、利永陶器公司制坯,声望尤高。 冯桂林在继承紫砂传统工艺基础上,走出了传统,他计创作了许多新壶,如:竹根壶、上松段壶.、上圆竹段壶、二友壶等等。传世的名作还有福寿蟠桃壶、龙头玉环壶、佛手壶,凡壶把梢上刻有“卷翁”印记的,都是他的得意之作。冯桂林不愧为紫砂名手,一代英才,在杭州汪庄两年,创作了许多新品,之后回到家乡宜兴,又受吴德盛之聘,制壶均用“金鼎商标”作印记。冯桂林在当时紫砂同业公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性格温雅,为同行做事,从不表功,人品高尚,不仅精于壶艺,还能塑造观音、佛像、紫砂香炉及三脚蛤蟆等雕塑作品。壶艺精湛,名传遐迩,但生不逢时,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他不幸病故前墅,年仅39岁。
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之间,紫砂壶艺为了应付厂大市场需求,精心制作富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相应地减少了,但大量生产之中仍间有名家名壶出现,像程寿珍、冯桂林、俞国良、范大生等都是 近代名家。此外,还有陈光明、范鼎甫、陈少亭、汪宝根、汪宝 等艺人,也为紫砂工艺作出贡献,并有传器存世。
20世纪初期主宰宜兴紫砂壶生产的并非文人雅士,而是上海的一群工商业者,在上海,天津,无锡和杭州等城市都有很多专营宜兴陶器的商店,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陈鼎和、吴德盛、铁画轩、利用公司和葛德和。所有的店铺都在宜兴订货而且每间店铺都有自己的艺人从事纹饰紫砂壶的工作。有部分店东本身还是擅长书画的,能亲自奏刀、刻上书画铭文。这这时期的紫砂壶最少印有两个印记,即陶工名字和店号,壶身装饰也有两个名字,其一是店东,另一个是雕刻纹饰者。装饰手法上承19 世纪初期风格,摹刻名画和不同书体两者并兼。碑版和钟鼎文摹刻盛行,而秦汉时古钱和瓦当的图案亦不少。
在20世纪20一30年代,一些上海商人为满足宜兴紫砂壶收藏家的需求,想出了一个高明的办法。他们邀请宜兴名手到上海制造鹰品。制造这些“杰作”的时间并无限制,三月或五月不等,务求精益求精。因此,陶工们可以创作一些精品,其质量远胜于他们供应宜兴和上海各陶器公司的素坯。这些陶工、艺人包括蒋燕亭、王寅春、裴石民、顾景舟、蒋蓉。据悉二蒋和裴氏三人都曾仿清初以制象生器的大家陈鸣远的作品。

举报


2023年2月13日 星期一

個人大膽判斷這塊1949的建國茶磚應該是1954年所製

個人大膽判斷這塊1949的建國茶磚應該是1954年所製



















1949年以前,是普洱茶的高级茶时代。高级茶所使用原料,从历史背景资料和茶叶叶底判断,并非同一山头茶区,从树龄上属于大小树混采,而非所谓“纯料”、“纯古树茶”。所使用原料横跨现在的勐海县与普洱市,并非如内飞、内票记载仅仅使用易武正山、古六大茶山甚至春尖芽头。

当时的普洱、倚邦、曼撒、易武等地,是普洱茶的集散地,产自不同茶区的毛茶运至这些地方,拼配后方才压制成紧压茶。

大小树混采、春秋拼配,原料产地横跨现今普洱市、勐海县、古六大茶山,才是体现好茶真实的品质。另外,高级茶时代的终结并非是1949年,而是1957年。建国后开始对私人茶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云南私人茶庄所经营的茶叶都由国家收购、销售。到1957年所有私人茶厂并入国营茶厂,私人茶庄时代正式结束。 因此個人大膽判斷這塊1949的建國茶磚應該是1954年所製成。因為這幾年我已喝掉數十塊了。從醇化喝到碳化。現在已經是黑糖焦味了?只有與我喝過的茶友才知其味道。真的勝過紅印的藥香味。























喝普洱茶正流行,愛好人士估計,單是府城就有數萬人天天在品嚐,而且不少地區設有交流中心,最重要的是,此茶還可以當古董收藏,因此有「可以喝的古董」之稱,陳銅敏收藏數塊1949建國茶磚,全世界目前僅剩下50多塊,吸引不少茶友的觀賞慾。

位在台南市民族路三段的「古之屋」,由喜好普洱茶陳銅敏開的店[1980年],這裡其實就是一處台南地區普洱茶交流中心,每天來來往往約有2、30位茶友在此共品普洱茶。

陳銅敏說,普洱茶過去根本不受台灣好茶人士注意,27年前,日本人發現中國大陸西南盛產的普洱茶,有減肥、減脂功能,那時候,大家學喝普洱,純為養生而已。

最近2、3年,茶友發現喝普洱除可以減肥外,口腔又會生津,因而開始流行起來,另因普洱可以當古董收藏,喝掉1塊就少1塊,只要家裡有通風、乾燥地點就可以收藏,被稱為「可以喝的古董」。

陳銅敏拿出1塊在大陸收購到1949建國茶磚,他說不要小看這塊2公斤重茶磚,因為全世界目前僅剩下50多塊,現在價值至少超過500萬元,很多茶友經常到交流。


個人大膽判斷這塊1949的建國茶磚應該是1954年所製

個人大膽判斷這塊1949的建國茶磚應該是1954年所製



















1949年以前,是普洱茶的高级茶时代。高级茶所使用原料,从历史背景资料和茶叶叶底判断,并非同一山头茶区,从树龄上属于大小树混采,而非所谓“纯料”、“纯古树茶”。所使用原料横跨现在的勐海县与普洱市,并非如内飞、内票记载仅仅使用易武正山、古六大茶山甚至春尖芽头。

当时的普洱、倚邦、曼撒、易武等地,是普洱茶的集散地,产自不同茶区的毛茶运至这些地方,拼配后方才压制成紧压茶。

大小树混采、春秋拼配,原料产地横跨现今普洱市、勐海县、古六大茶山,才是体现好茶真实的品质。另外,高级茶时代的终结并非是1949年,而是1957年。建国后开始对私人茶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云南私人茶庄所经营的茶叶都由国家收购、销售。到1957年所有私人茶厂并入国营茶厂,私人茶庄时代正式结束。 因此個人大膽判斷這塊1949的建國茶磚應該是1954年所製成。因為這幾年我已喝掉數十塊了。從醇化喝到碳化。現在已經是黑糖焦味了?只有與我喝過的茶友才知其味道。真的勝過紅印的藥香味。























喝普洱茶正流行,愛好人士估計,單是府城就有數萬人天天在品嚐,而且不少地區設有交流中心,最重要的是,此茶還可以當古董收藏,因此有「可以喝的古董」之稱,陳銅敏收藏數塊1949建國茶磚,全世界目前僅剩下50多塊,吸引不少茶友的觀賞慾。

位在台南市民族路三段的「古之屋」,由喜好普洱茶陳銅敏開的店[1980年],這裡其實就是一處台南地區普洱茶交流中心,每天來來往往約有2、30位茶友在此共品普洱茶。

陳銅敏說,普洱茶過去根本不受台灣好茶人士注意,27年前,日本人發現中國大陸西南盛產的普洱茶,有減肥、減脂功能,那時候,大家學喝普洱,純為養生而已。

最近2、3年,茶友發現喝普洱除可以減肥外,口腔又會生津,因而開始流行起來,另因普洱可以當古董收藏,喝掉1塊就少1塊,只要家裡有通風、乾燥地點就可以收藏,被稱為「可以喝的古董」。

陳銅敏拿出1塊在大陸收購到1949建國茶磚,他說不要小看這塊2公斤重茶磚,因為全世界目前僅剩下50多塊,現在價值至少超過500萬元,很多茶友經常到交流。


2023年2月5日 星期日

中國紫砂藝術文化與中國茶文化的傳承與展望

中國茶文化究竟是個什麼?它的起步和最終的落腳點又在哪裡?它又能為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帶來哪些東西……

茶文化說到底究竟是什麼?

依據文化廣義和狹義的定義,中國的茶文化也理應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茶文化

指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具有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禪教、茶與楹聯、茶與諺語、茶事掌故、茶與故事、飲茶習俗、茶藝表演、陶瓷茶具、茶館茶樓、沖泡技藝、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等,內容非常的豐富。

狹義的茶文化

則往往獨只落腳在人們的“精神感悟”的部分,指茶所能給人帶來的精神上的享受。注重文化的意識形態展現,以雅為主,集中表現於詩詞書畫、品茗歌舞,音樂燈光等帶給人們的清心高雅的內心享受。

作為中國第一大飲料,茶對於現在處於繁雜的都市生活中的上班族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得天獨厚的優越特性:上班族面對的是每天少則8個小時的高負荷工作,電腦輻射是一大因素之外,用眼過度也是一大問題,同時工作上的各種揪心問題帶來的壓力又是難以避免的,那麼茶可謂是對其量體裁衣的結果了。

茶的健康功效和清心養性的特點,不僅使得上班族奮鬥的本錢得到了保證,更使得每天因繁忙勞累帶來的身心上的沉重獲得一絲閒暇和寬慰。輕啜細品,在茶香的滋養中,靜靜的聆聽自己心頭那份獨享的寧靜和沈思的窸窸窣窣走過聲音。

中國的茶文化又是個什麼?

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長、培植、製作、化學成份、藥學原理、衛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現象,這是自然科學家的工作。也不是簡單地把茶葉學加上茶葉考古和茶的發展史。我們的任務,是研究茶在被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文化和社會現象。

在世界範圍內有一種說法被稱為“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上下五千年的腳步歷程使得中國人民的腳步成為了世界範圍內的一種現象,但給予並維繫著如此多中國人的精神紐帶則是中華魂,中華民族千年的精神文化。在這份精神文化之中,中國的茶文化自然是中國人繞不開的一個精神話題,這些早在中國的茶成為世界級消費品的時候已經奠定。代表著中華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廣闊與繁盛。

對於中國人來講,中國茶文化是獨一無二的,它承載著東方神州大地上人民對文明的印記和理解,自成一派,為中華民族源源不斷的供給著不可或缺民族精神食糧,是中華文明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從古至今,從南到北,中國人都愛喝什麼茶,為什麼去喝,喝茶又有何益,喝茶要講究什麼禮節,又喝出了什麼感悟與道理……成為了這個民族靈魂中不可磨滅的部分。

但不管是哪種文化的形成,最終都難以避免時間的考驗,而這樣的時間跨度可能是人類文明的長度,中國的茶文化亦是如此:從伏羲氏算起,中國茶文化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正是因為這幾千年的歲月積澱,才最終造就了今天我們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它的博大到了今天,已然成為中華文明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匯著儒釋道精神載體的茶不僅是是我們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是中華文化綻放出的一朵奇葩。中國飲茶之久,茶區之廣,茶藝之精,名茶之多,品質之好,都堪稱世界之最。自成一體,獨居特色,成為維繫海內外中國人的一座橋樑。

中國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的禮秩,道家的釋然和諧和佛家的求心問性,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帶著思考的謙遜和寬容。這讓中國茶文化在某種意義上也有宗教勸人向善的一面,也因為此有著更好的普適性和受接納性。

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正是集合著中華民族儒雅風範、堅韌不拔、謙虛禮貌、無私奉獻、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險等行為的真實寫照。

中國茶文化的價值核心

按照對文化的研究劃分方法,文化體係可分為技術層面和價值層面兩個。前者是指人類加工自然造成的技術、器物、非人格的客觀性存在的東西;後者則是指人類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過程中形成的規範、精神、人格等主觀性的東西。所以,作為文化組成的一部分的下茶文化也存在著這兩個大方面的劃分和區別。







千年佛大樹茶為供佛之用

40年代 (1940) 供佛專用茶 ,千年佛大樹為供佛之用, 數量極為稀少。 不僅可以祈福避邪 ,更是藝術收藏品 ,更是可以喝的好茶 , 此茶得之更是不易 。
 千年佛大樹茶是西藏民族每日必需品 ,所謂 茶是血 ,茶是肉, 茶是生命 。一日無茶則滯 ,三日無茶則病。 所以千年佛大樹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千年佛大樹 茶是經過五大功序 50道工藝精制而成的日曬茶。千年佛大樹 茶經研究包含近500種對人體有益的有機化合物 ,而且咖啡鹼含量較少 ,比較不會睡不著 ,更可以隔夜喝 。









一把大清乾隆款橫寫草書的朱泥壺

依古文學考據只有瞿應紹(子治)曾如此書寫,按其所身處的年代為乾隆40年至道光30年之間,因此與底款所書「大清乾隆年製」亦相符合。現存於古之屋紫砂陶藝博物館。不可否認,人生在世,無法離開金錢。也不可否認,不管積累多少金錢,離開人世時一分也不能帶走。因此,在賺夠了生活費用之後,仍是一味追求金錢就會失去人生的價值。人生在世,貴在修德。生命的意義在於昇華和返本歸真,因此有錢有勢並不是人生成功的標誌。一個人即使人生中無財或少財,只會使他現實生活艱難,卻無礙於其生命的昇華。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個人的一生是否成功,並不是以得到錢財的多少或權勢的大小來決定的,而是在於人的思想境界是否在有限的人生中真正得到了昇華。一個人要想活得瀟灑豁達,就必須衝破金錢的束縛,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心態面對生活上的壓力,積德行善,修心養性,真誠的人品、善良的心靈以及寬容的胸懷必能為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人法天,天法地,地法自然,中國人可能是最愛親近大自然山川的民族,所以在繪畫史上的山水風格成為主流,並不是山水畫有何高深的技巧,而是借書法意象,寄託詩人畫家或者觀賞者對它的嚮往和眷戀。在品茗之餘,也能透過壺面的書法意境,獲得心靈與精神上的慰藉,如果還有詩文書法的旁白,更能添增無比的情趣。這算是一種修持,也是教化功能的美意。